1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A男。总是工作、应酬,晚上十点后才回家。孩子已经睡了,自己也疲惫不堪,窝在沙发里刷会儿微信,很怕老婆过来问长问短。不论是不是真的工作太多,反正家里的事不用自己操心。如果早点回家,似乎是谁都不习惯的事儿。周末怎么也要睡到11点,打一会儿电子游戏,或者约几个哥们打牌、泡吧。一周,总算又过去了。
或许你会说,男人的角色不就是赚钱养家吗?
但,并不是所有的丈夫和父亲都是这样,比如这个人。
(相信我,只要站在我身边,你就不会显得愚蠢。)
他是美剧《摩登家庭》中的PhilDuphy。他会和上中学的女儿Haley的男友“谈心”,是个开明的老爸。
他用“酷”来定义自己,却被儿子嘲笑。
他不仅有时做家务,也会去看孩子打球,或者陪孩子打球。
他尊重每一个人,很想和孩子们平等的做朋友。
他非常努力的经营和家里每个人的关系。当年结婚的时候,岳父Jay有点瞧不上他。多年来,一有机会,他就努力增进和Jay之间的亲密感,却往往尴尬收场。当然,他也有很多缺点,不够决断,总是老好人,有时像个大小孩,喜欢玩和竞争。这,或许是有的人心目中的,“暖男”?
Phil的老婆Claire是个完美主义者,控制欲强,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关系不佳。她有时会厌烦丈夫,也经常为孩子们生气。曾是个纨绔少女,谈了很多段恋爱以后,未婚先孕嫁给了这个看似有点平淡的男人。
虽然有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和烦恼,但夫妻俩还是很爱彼此。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俩人还会装成陌生人,去演绎一段浪漫的邂逅。
2
我们也见过不少这样的B女,正值年轻貌美。不乏追求者,但还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他总该在一线城市有个150平米以上的大房子,月薪超过2万。最好是国企的稳定工作,父母颇有存款,他没什么养老的负担。”一切的择偶标准都是关于物质。如果再去讨论“什么是婚姻”,最常见的词往往是“柴米油盐”或者“爱情的坟墓”。
《摩登家庭》里的Gloria也嫁给了比自己大20多岁的老头儿Jay。但她总说这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他有钱。
当然,一开始,Jay的女儿Claire有些不接受。
但Gloria用行动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爱。她热情、直爽、善于沟通,让家里充满了乐趣。11岁的儿子要去向16岁的女生表白,继父Jay因为不想孩子受伤,一直各种讥讽,Gloria却表示一定要无条件支持家人。
《摩登家庭》第八季已经开播,你还在追吗?
《摩登家庭》2010年起连续5年赢得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自播出以来,获得广泛好评,首播时在美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观看。
它的主角是三个家庭:
一对老夫少妻,丈夫Jay是个年过六十的公司老板,性格有些刻薄,不太懂如何表达感情,和子女间的关系微妙。妻子Gloria是三十多岁的美丽哥伦比亚移民,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十几岁的早熟儿子。一对中年夫妇Claire和Phil,“完美主义者”配“暖男”,三个孩子,正值青春期,性格各异。一对同性伴侣Mitchell和Cam,一个低调敏感,一个外向又充满戏剧性。他们领养了一个越南裔女儿。Claire和Mitchell是Jay和前妻的儿女。三个家庭,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很大差异,个性鲜明,却又不断在自我分析和成长。
该剧的导演之一Jaso说,“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剧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的确如此,虽然是虚构剧,但却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让人物设置、故事情节都显得更真实。
《大西洋月刊》的影评人则认为,“《摩登家庭》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反思:如何成为一个家长?父母的责任是什么?三个家庭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教育的研究和实验。”
当很多人开始怀疑婚姻制度的时候,这部剧似乎充满了“正能量”。家人间常常有各种争吵,最后却都会回归温馨,回到信任和爱。
有人道歉,有人反思,有人成长,有人感恩。
3
除了推荐这部剧,更重要其实是想讨论:
A男,B女,《摩登家庭》中的角色,或是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为什么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婚姻?
或许你会说:这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就是人们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
确实,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显示,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相处方式,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质,也会影响我们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
但是,原生家庭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吗?个人能够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吗?不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缺点的个人,能获得幸福的婚姻吗?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婚姻中逐渐成长,有的人却很少改变?
这个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其实是复杂的,但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因素是:个人的婚姻观念。
更确切地说,你觉得婚姻有意义吗?如果有,是什么?这代表一个人的婚姻观,是个人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为什么婚姻观很重要?它会如何影响个人在婚姻中的行为,以及婚姻的状态?你的婚姻观是怎样形成的?
4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婚姻观,因为它是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当人们过度依赖直觉和感性,或者对自己相信的观念缺乏反思,就更多的受到原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陷入模仿或者从众。
“我的父亲和哥们儿都很少照顾孩子,这又有什么奇怪?”“相亲时大多数人都先看物质条件,这又有什么不对?”
直到产生了问题,夫妻形同陌路,孩子心理失衡。有人想去解决问题,却无从下手。有人选择不去面对,自欺欺人。当然也有人经过重重努力,走出困境。
只有当人培养起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性思考,才会反思自己的婚姻观:到底有哪些婚姻观念?我最认可的是哪个?为什么?它会如何影响我的行为和生活?经过反思和理性选择的婚姻观念,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或者解决问题。
很多人,在认识自我的这第一步中,就败下阵来。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婚姻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ta背后隐藏的观念。比如,一种更可能的情况是:
或许A男和B女并不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婚姻观。但当人们知行不一的时候,行为,更能反映人最真实的观念。
当人们认为婚姻主要的意义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就会很在意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和生子,更在意婚姻的形式,而不是婚姻的质量。
当人们认为婚姻主要的意义是获得物质利益,就会特别在意对方的物质条件,而忽略精神因素。
而《摩登家庭》中的婚姻观,在第一季第一集的结尾有很好的诠释。
当然,婚姻观并不只限于这三种,在具体到个案的情况下,某位A男或B女可能也并不对应这些婚姻观。而且人们的婚姻观也可能会改变。
甚至,一个人也会同时拥有这几种观念,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关系。
但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物质和精神常常是会相互冲突,这时,你会如何取舍?
5
在这三个婚姻观念中,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吗?其实并没有。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婚姻是每个人的私事,个人有自主选择婚姻观的权利。
那这三个观念之间,可能存在优劣之分吗?确实可能存在。
任何一个观念,都需要论证。也就是说: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婚姻的主要意义?有没有相关研究可以作为证据支持?关于婚姻的主要意义,有没有其他的观点?你如何回应那些观点?你的观念背后有什么暗含的假设?这个假设成立吗?
……
这个基于理由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论证。
它是理性思考的核心之一。不断追求更好的论证,也就是不断形成更好的观点。它是基于更深刻、全面的思考,基于对社会和人的理解和洞察。
或许我们可以把“婚姻的意义”进一步描述成“获得幸福感”,不论这是个人的幸福感,还是社会或他人的幸福感。那这三个婚姻观的区别就在于,到底哪一个才是走向幸福的路径呢?
有证据支持第一个观点吗?
或许在一个集体主义文化的社会中,个人会受到社会和父母的很大压力。我有单身的朋友,父母终日长吁短叹,单身变成不孝的“罪证”,影响了父母的幸福度,甚至是身体健康。这时,人们似乎有“义务”通过婚姻承担对父母的责任。
但是,这样的观点背后有两个暗含的假设:
-父母有权利干涉成年子女的个人生活
-集体的利益,比个人的幸福更重要
这些假设在几百年前的社会或许成立,但在当代社会是否依然如此?在中国这样集体主义社会的文化中,和美国这样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有什么差异?教育、互联网,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如何改变着中国的文化?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我的观察是,并不是社会没有给个人空间,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缺乏对自我的认知,也缺乏和父母的妥善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对婚姻的思考,对伴侣的要求,对未来的规划。
进一步说,即使对社会和父母的责任很重要,它真的应该是婚姻最主要的意义吗?婚姻的质量,情感的意义,自己对伴侣和孩子的责任,这些难道不是更重要吗?
这个婚姻观似乎很容易反驳,但在现实中,潜意识里存在这个观点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在领证前后都判若两人,觉得结了婚,相处时就可以无底线,也不需要经营和付出了。
有证据支持第二个观点吗?
对于金钱和幸福度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虽然经济一直在发展,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之前十年中先升后降[1]。对美国20世纪数十年的比较研究也显示,财富增加,人民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2]。多个调查也显示,个体收入与幸福度没有必然联系[3]。在一个国家内,个人的幸福度和收入正相关,但相关度并不高[4]。1985年Dieer对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名前100的富商的调查显示,他们只比一般的美国人幸福一点点,而对不同国家的调查显示,富裕的国家的幸福度确实高于贫穷国家,但这到底是由金钱导致的,还是因为政治民主等其他因素导致的[5]?
相关的研究难以赘述。但这说明,物质财富和婚姻幸福度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得出结论。相关研究或许证明,在婚姻中过于看重金钱的作用,很多时候是从众的结果,而不是因为金钱一定能带来幸福。
有证据支持第三个观点吗?
哈佛大学长达75年的[幸福]研究显示,人生的幸福度,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它不一定是婚姻关系,也不一定完全没有争吵。关键在于,这段关系是否基于信任,是否充满爱。
还有很多基于宗教、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研究,可以在此引用。
这也涉及到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爱是什么?
在《摩登家庭》里,Gloria尊重儿子May对一个姑娘最单纯美好的感情,她认为这是爱。Jay在得知儿子Mitchell是同性恋,并且收养了一个越南女孩儿时,收敛了之前刻薄的言语,表示出自己的支持和尊重,他认为这是爱。Cam了解Mitchell总喜欢逃避问题,表示对他的理解,帮他做了决定而没有语言暴力,他认为这是爱。Claire看到在读中学的女儿和男同学单独待在房间,百般不放心,但没有命令男孩离开,她认为这种尊重是爱。
或许你有不同的思考,或许关于爱,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我们的社会过于单一,我们每个人的眼界有限,我们对爱和婚姻的理解,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改变,可以从看《摩登家庭》开始,更可以关注C计划(公众号PlaC-Edu)开始。作为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我们会源源不断地与你分享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思考。如何对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反思,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
每个人,本都有权利拥有,比现在幸福的多的人生。
文/郭兆凡(C计划联合主创)
[1]戴廉.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瞭望,2006,11:24~26
[2]MyersDG.Thefuds,frieds,adfaithofhappypeople.AmericaPsychologist,2000,55(1):56~67
[3]李静郭永玉,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74~980
[4]VeehoveR.Ishappiessrelative?SocialIdicatorsResearch,1991,24:1~34
[5]DieerE,SadvikE,SeidlitzL,etal.Therelatioshipbetweeicomeadsubjectivewell-beig:Relativeorabsolute?SocialIdicatorsResearch,1993,28:19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