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繁星
星空之下,聆听心灵的声音。寻觅属于你的星辰

星座天文图 二进上海天文馆

#写在前面:特别感谢同行小伙伴提供的照片,文中照片几乎都来自YJ女士。

去了两次上海天文馆,想下笔写它,却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建筑设计、主题安排,馆藏珍品…从任意一个角度出发,都值得深挖,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深挖,都会感到自己的认知过于有限和肤浅。

想到这里,默默拿起手机,打开大众点评,搜索“上海天文馆”,打了一个五星。

因为,在我看来,科普类展馆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认知自我的限制,激发每个人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欲望。

既然我自己的认知有限,那我就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当成一个青少年来讲述天文馆游览了。

从进馆到出馆,会分别观赏到以下主题:

l《家园》主题-星座

l《家园》主题-太阳系

l《宇宙》主题-引入

l《宇宙》主题-时空

l《征程》-中西方天文探索史

购票

票子分三种,一个是门票,正常而言30元每张;一个是球幕影院票,免费;还有一个是内部主题展区票,免费。所有票都支持在线购买,门票和球幕票支持提前7天购票。

周中的门票只要不是节假日,不用抢,票充足。节假日的门票基本上是秒空的。

球幕影院的票,不论是否节假日,都是秒空的。

建议提前7天,两个人同时买票,一个人抢门票,一个人抢球幕。

主题展览的票仅支持当天上午9:00和下午13:00可预约,也是秒空。

《家园》主题-星座

夜晚抬头看到的星星,更多的都是恒星。整个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恒星,稀薄弥漫的星云就像一个个造星器,气体和尘埃不断坍缩孕育了一颗颗恒星,氢氦核聚变的物理燃烧记录着太阳这颗恒星的一生,这一生注定是单向的,而最终燃烧殆尽,太阳可能又会回归尘埃,就像元素造物,物归元素。

未知的恐惧是强烈的,《三体》的描述中,未知让整个情景悬疑、压抑。古人面对未知,创造出神话,面对漫天繁星,创造出了星座,天文馆里,进馆后第一个展馆就是直观漂亮的星座模型和中西方神话墙展–这是最吸引人的hook,小孩看着灯光勾勒出来的星座直呼可爱,大人围观模型仔细研究,大人看着墙展给小孩介绍起了古希腊神话,好像每日的床边故事--就这样,整座天文馆的引入就此展开。

墙展之后,观众排队进入星座课堂:一座暗房里,每人躺一座懒人沙发,听录音讲解星座的秘密。的确在城市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漫天繁星了,要知道作为一个90后,小的时候都是手可摘星辰。

《家园》主题-太阳系

有趣的星座引入之后,我们进入了太阳系。这里主要汇集了日、地、月、八大行星以及陨石的知识和样本。月相模型动态直观地展示了日地月位置关系是如何引发月球阴晴圆缺的。日食的历史及未来预测的时空分布数据非常直观地展示在显示屏上。作为我们地球的唯一一颗卫星,场馆用巨大的月球模型向我们展示了月球表面密布的环形山和陨石坑,月海安静地躺在月表。当然,这里也少不了火星、木星、土卫六等明星天体。除此之外,这里也有镇馆之宝--各色陨石,场馆也提供了显微镜以供观测陨石构造。

总体而言,这里真是太适合做高中地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

《宇宙》主题-引入(艺术展+星际穿越)

从太阳系展馆出来,上电梯进入2楼领略宇宙的光景。宇宙主题展馆由艺术作品引入,包括摄影作品、绘画和工业设计。朋友特地指出,有一部作品来自一个摄影爱好者叶梓颐,这就让我觉得天文馆非常接地气了。这部分艺术作品给我的感触是,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和好奇,宇宙是浪漫的、无垠的甚至是无形的,无论多么庞大的人类作品,即便是故宫,在相对宇宙而言小小的北斗七星面前也还是渺小的。

艺术展之后,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星际穿越》。走过超长的多媒体屏幕走廊,身体的磁场扰动屏幕上展示的宇宙磁场,身影在宇宙磁场中流动,浪漫而神秘。屏幕上还会被触发宇宙的秘密,每一句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譬如,“机缘,生命的奇迹”,“扭曲,幻想的本质”,“牵引,引力的表象”。整座天文馆里,更多时候都是感觉到时空无垠下个人的渺小,星际穿越却给我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宇宙的走向。实际上,如果说宇宙无垠,那我们的确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主题-时空

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整个馆中最接近哲学、本质、本源的内容,也是最深奥的部分。

时空部分基本结构是,先从人类的时空探索引入,然后介绍时钟的发展史,最后展示地球编年史。

事实上,很多大学中会开设一门天体物理课,天文学到深处,便开始了物理的领域,多普勒、红移、宇宙微波辐射、开普勒三定律等等,在这里都会有介绍。BTW我超喜欢写满公式推导的小黑板,学术味十足,抽象的理论也有了诞生的过程。也是在这里,小伙伴和我科普了黑洞的结构。

在上高中地理讲时区的时候,总归会和学生提到,时间和时区是不同的,“时间”的效用是记录和比较事物发展的先后,时区则是人创造出来的归类时间的工具。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球时间记录的规范形成。然而这一步的理解或许也还是不够的,我在“时空”展馆中学到--时空本质是引力的弯曲。

时间记录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进化的。从最初的沙漏,到摆钟、石英钟、原子钟,高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化以及对宇宙的探索对时间的精确记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于整个地球而言,45亿年前地球形成,而人类在显生宙的最后一代-新生代中顺势而生。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压缩到一部年历中,从元素的形成,到海洋的形成,到海生生物、藻类、蕨类大繁盛,到裸子植物、爬行类的盛行,恐龙的灭绝,再到被子植物、哺乳类动物的形成,在这当中,人类出现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也难怪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在方方面面都遇到了瓶颈,不过人类还在继续勇敢地探索着。

《征程》-西方天文探索史

逛完《家园》和《宇宙》,会看到一个休息小站,这里有天文相关的纪念品,也有蛋糕、咖啡等。在这里小憩后继续参观《征程》。

《征程》在2楼展区主要介绍了西方探索史和航空航天史。西方天文探索史是非常清晰的,和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相似,西方的科学探究讲究理论推理、数据支撑、实验验证,直观又体系。整个历史在2楼展区都用图片(如日心说、地心说)、模型(如巨石阵、望远镜)、著作(如天体运行论)、实物(如星盘)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天文史的发展角度出发,无论是中、西方,人类对天文的探索都经历了地平说和地圆说,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再到今天各类猜想,包括平行宇宙。中小学地理课上主要介绍了西方天文探索史,在这个过程中,托勒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当然,我认为,哥伦布、麦哲伦以及我们的郑和在这当中多少也是有些联系的-他们用“下洋”验证了地圆说理论。不过,展区并没有提及哥伦布、麦哲伦、郑和这些先行者,这一点还是有些失望的。

学术理论总归抽象,现实生活中各色应用想来更令人惊叹,早期人们讲太阳崇拜,那是动真格的,不是说说而已。噢当然,也有人“说说”,比如我们古人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西方的“太阳神”。所谓动真格,比如我国历朝历代宫殿坐北朝南,朝南即朝向太阳,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建筑体现的太阳崇拜更是比比皆是,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辛拜勒神庙等。各色宗教也是一度把日心说写成板上钉钉的事儿,不容更改,这就造就了社会学与科学之间的爱恨纠葛。哥白尼很早就写成了《天体运行论》,质疑地心说,论证日心说,却迟迟不敢交付出版,布鲁诺的死也多少和日心说脱不了干系。展区空间有限,据我所知,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都有涉及,其他应该是没有的。

天文探索的进步史就是因为,有人还在坚持真相。这些坚持的意义既在于,他们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在于,他们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还有一种活着的可能性,是坚持理想。

说句题外话,大概一个月前,一个老师和我说,他会在课上以“地平说”为主题,在学生间发起探讨。我当时都惊了,心想,旅行者2号都已经走出太阳系了,人造天体第一次在地外拍到蓝色星“球”已经是1968年的事了,这话题还有啥可讨论的?

不过我承认,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总体而言还是过于偏向唯物主义了。上网一搜,好家伙,还真有人用超长文章在分析为什么地平说可能才是真理。又想起之前看了一部英剧《杀死伊芙》,一个俄罗斯大哥对自己女朋友说,美国人登月肯定是假的,因为他们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个球,但其实事实上,地球是平的。我搞不懂这里是英国人挑拨美国人和俄罗斯人,还是英国人在黑俄罗斯人,还是俄罗斯人在黑美国人,不管是哪一个,影视作品加入这些黑色幽默,就还挺带劲的。

《征程》-航空航天探索

进入航空航天探索展区,我是真心觉得幸福。这个展区有很多大型实物展出,包括玉兔车轮,玉兔模型,火箭模型,航天器舱内体验,也展出了宇航员的吃穿住行,真是太有趣了。

当然了,我觉得自己对航空航天主题并不觉陌生,走进这个展区就有特别的亲切感。本来我的专业就是GIS,当年大学专业课学GPS、RS和GIS的时候,还有研究生做研究的时候,用到的各色数据都与航空航天脱不了干系。大概两年前,有幸去看了《国家地理》专门为航空航天设立的展出,有很多宝贝,建立大家多多关注,如果《国家地理》再次搞这个展,一定要去看,实物真的令人震撼。

1969年,美国实现全人类首次登月,而我国的第一次,已经是34年后。和我国航空航天史远远落后Nasa、前苏联、欧空局甚至日本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一样,我国GIS专业的开设也远远落后他国,当年我大学就读GIS专业的时候,考研也并没有几所学校可以选,基本上就是北师大、华师大、北大、南师大、武汉各色大学还有中山大学,现如今中山大学的GIS专业已经没落,老师们也基本去了华师大。

每每课上和大家说起我国的航空航天史,我都很激动。我们当然要谦虚求真,正视这些客观上的时间上的落后,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的航空航天发展速度是绝无他有的,现如今除了Nasa,航空航天依然保持全速发展的,在我看来也就是我们了,不得不说,我们有决心,有需求,有资源,航空航天事业一定会继续蓬勃发展下去。

《征程》--中国天文探索史

这个展区在地下一层纪念品商店旁边,很容易错过,我第一次来上海天文馆的时候就错过了~这个展馆一定要来,太有趣了,值得一看。展区里也有很多宝贝,各色八卦图、风水图、复杂的计时模型、24节气介绍、还有小电影讲解天象对于历朝的影响力。

之前说了,西方天文探索史主要还是遵从科学研究的既定路径:理论推导、数据验证,而中国古代的天文探索史则更多的将生活经验、观测到的结果,结合实际使用目的,比如百姓日常计时、皇帝管理政事、全民看风水等创造一些工具、理论、模型,这里头不乏哲学思考。水太深了,我也不敢多评论些什么,就是还挺激发我去多读写好书的。

苏州石刻天文图

尾声

从征程出来,就到了尾声,展馆用一个视频结束征程,这个视频我很喜欢:我往往在想,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把握好短短一百年时间,喜欢一个人就在一起吧,用心去喜欢;道不同,就礼貌地远离吧,但是不要相互伤害。希望自己一直做一个ope-mided的人,在这座宇宙中,我们渺小,但我们的言行依然或多或少扰动着整座宇宙。所以,适时地去中心化吧,这样会少一些莫名其妙的仇恨引发的冲突;适时地强化自我中心吧,不卑不亢,我们的力量不小,但如果我们不坚定自我,失去自我,就会真的沦为浩渺宇宙的一粒沙。

那么今后,当你迷茫的时候,想一想太空中拍到的第一张地球的模样,也许就会安静坚定好受一些呢。

NASA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心语繁星 » 星座天文图 二进上海天文馆